Close
Free HTML5 Bootstrap Template

筑梦年华

上一篇 下一篇

抗美援朝老战士王正堂

作者:19水利1班 王康堡

王正堂,我的爷爷,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。我从小就听他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……坚守保卫祖国的信念。

爷爷的卧室墙上挂着一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,当年的爷爷看上去年轻又英俊。几十年过去,有很多事情,爷爷都已经记忆模糊,但是一提起参军的日期,爷爷就表示,永远不会忘记。爷爷家里的兄弟姐妹多,他是家里的老大。解放前,他给地主家做长工,吃了不少苦。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,中共中央、毛泽东主席作出决策: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,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。“一定要拿起枪杆子打跑侵略者。”有了这个信念,1951年4月16日,20岁出头的爷爷在老家西吉县平峰乡(现平峰镇)

张河湾村报名参军。

一个月后,爷爷胸戴大红花、骑着大马,在一片锣鼓声中,从西吉县出发来到平凉接受整编,然后坐火车到长春接受军事训练。1951年10月16日,爷爷跟随志愿军大部队从安东(今辽宁丹东市)跨过了鸭绿江,奔赴朝鲜战场。“记得鸭绿江上那个桥特别宽,能同时通过火车、汽车和马车。过桥的时候听到飞机轰炸声,远远看到白光闪现…”此时,爷爷已经从一个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志愿军战士。

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保证物资供应是一个大问题,爷爷隶属后勤部队一一籽种(番号)4团1营2连,负责64军的后勤保障。1952年8月份的一天,他和战友张三乐在连长孙宽顺的指挥下,正从火车上卸物资。美军飞机为阻上他们的行动,开始狂轰滥炸。“炮弹四处飞,什么也看不见,混乱中,战士们开始往安全的地方转移。我突然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,那是战友张三乐的声音,我啥也没想,就跑回去救他。”在爷爷的讲述中,激烈的战争场面仿佛就在眼前浮现,“张三乐腰上压了一块大石头不能动,敌人又连续轰炸三次,我就三次扑到张三乐身上保护他,轰炸的间隙,我搬掉石头把他背到卫生室。”“张三乐救回一条命,但是连长孙宽顺被炸碎了……”回忆起当时的战况,爷爷心情有些激动。轰炸结束了,爷爷和其他战友在指导员张生才的指挥下把物资运送到前方。爷爷揭开腿上的伤疤说,“战争特别残酷。

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,我的腿被美军飞机炸伤了。”因为这次救人,爷爷他荣立了二等功。此外,我的爷爷还荣立三等功两次。因为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营地,战士们只能在荒郊野外卧着睡,或在战壕里,或在防空中横七竖八地躺着,时刻准备作战。爷爷说,那时根本顾不上想家,只想早一天把敌人赶出朝鲜。珍惜新生活,不忘历史,1953年停战后,爷爷随军参与了朝鲜的重建工作。一年后回国,被安排在西吉县纪委工作。

1962年,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回家务农。爷爷从炕上的增角取出一个很旧的包裹,他从里面捧出了抗美援朝徽章:抗美援朝纪念章、和平万岁纪念章和几个面已经很旧的小册子。回首往事,似乎那些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早已离爷爷远去,但战争留下的深刻记忆却永远挥之不去。爷爷给我说:“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,我时常想起他们……”但爷爷最想念的人就是战友张三乐,现在他还在寻找张三乐,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得到他的消息。爷爷一生养育了七个子女,都过着普通农民的日子。如今的他已84岁高龄,虽然有肺心病,但精神状态依旧良好,每天早晨,他都会拄着拐杖在村头转一转。我的爷爷搬到红寺堡10年,每次都坚持着自己到村上交党费。以前我爸提过找政府解决困难,但是我爷爷说,“有吃有喝,衣食无忧,日子过得这么好,还要求啥呢。”我爸对我爷爷有些抱怨,但是更多的却是敬畏。

在爷爷看来,他比那些永远留在朝鲜的战友幸运。他期望,自己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完自己的余生。这就是我的爷爷,一个抗美援朝老英雄。向我的爷爷致敬,英雄永垂不朽。

新时代的我们也要时常警醒自己:不忘历史,珍惜新生活。

指导老师:陈新玲   

责任编辑:牛海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