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课中与学生谈“君子”
《论语·卫灵公》: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子路愠见,曰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子曰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据《孔子家语》记载:孔子当年受聘于楚国,在去往楚国的路上,途径陈国被困,断粮多日,无法外出,跟随孔子的学生和门人都饿得病倒了,无法起身。子路见到孔子很生气地说:“君子也能穷困到如此地步?”孔子回答到:“君子面对穷困时还能够固守正道,而小人会无所不为。”这段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人生总难免有窘困的时候,面对困窘的境遇,孔子认为重要的是要坚持理想和操守。当然子路的愤怒并非没有道理,自己一心秉持德行和操守,却陷入窘困的境地,无所通达,所以质疑自己一直所坚守的信念。孔子回答他说,君子固然也有困窘的时候,但还是能以道自处,不同于小人一到窘困之时就乱了心性,胡作非为。
2016年6月17日,总书记在波兰《共和国报》发表题为《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》的署名文章中,引用《论语》中的“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”;2019年6月15日,在亚信第五次峰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,又引用了《论语》中的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。《论语》一书中也多次提到“君子”一词。如何理解《论语》 中的“君子”?作为青年大学生又应该如何行“君子之道”?
《论语》中所说的“君子”,并不是对具体的某个人的指称,而是做人的标准要求。在《论语》中,孔子归纳出了9项标准:好学、务本、自重、不器、先行其言、周而不比、怀德、文质彬彬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,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。虽然孔子的时代与我们想去几千年之久,但9条标准对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: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一要勤学,下得苦功夫,求得真学问;二要修德,加强道德修养,注重道德实践;三要明辨,善于明辨是非,善于决断选择;四要笃实,扎扎实实干事,踏踏实实做人。总书记对青年的几点要求包含了孔子“君子”的多重标准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,青年大学生都应当以高标准严要求来指导自己为人处世,做一个谦谦正君子、翩翩美少年。